標簽:翻譯,成為,為中,中國,穆斯林,林學,學生,生就,就業 2013-10-14 16:06:11 預覽次
北京創想世紀翻譯網今日了解到,今年22歲的李愛平是來自中國甘肅省天水市的回族穆斯林,這幾天她正忙著學習了解即將召開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有關知識。作為一名阿語翻譯自愿者,她將為今年的主賓國科威特舉辦的各項運動提供翻譯服務。
“學了三年阿語,很喜悅有機會能夠為阿拉伯同伙服務,而我自己也將在自愿服務中得到鍛煉。”李愛平說。
李愛平現在就讀的黌舍是寧夏國際穆斯林語言黌舍,今年,這所黌舍有35名學習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將為中阿博覽會服務。
“我打算明年卒業后申請去阿拉伯國家的大學繼續學習阿拉伯語,以后從事阿語教育工作或者去沿海當阿拉伯語翻譯,工作應該不愁找。”李愛平說。
李愛平只是看中阿語專業優秀就業前景從而選擇學習阿拉伯語的穆斯林學生之一。近幾年來,隨著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商貿運動日益活躍,阿語人才的需求量正在急劇攀升。
而阿語人才的緊俏也帶動了阿語培訓黌舍的發展。以寧夏國際穆斯林語言黌舍為例,這所中等職業黌舍今年原本計劃招生300人,可因學生入學愿望強,最終招錄560余名學生,辦公室被改成教室,宿舍床位也很嚴重。
“全,F有學生1500余人,曩昔幾年以每年30%到40%的比例增加,而且學生來源也從寧夏擴大至全國各地,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等省區前來肄業的穆斯林越來越多。”寧夏國際穆斯林語言黌舍校長於志毅說。
他還告訴記者,黌舍學生每年就業和留學率高達90%,只要學生認真學習,找工作根本不愁。今年黌舍還首次開設了卒業大學生一年期培訓班,專門為就業情況不太理想的非阿拉伯語專業大學生進行語言技能培訓。
據了解,這所黌舍與20多所阿拉伯國家的大學達成互派留學生協議,近3年已向阿拉伯國家輸送460多名留學生。
寧夏是中國唯一的省級回族聚居區,在這里生在世228萬回族群眾,約占全國回族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刈灏傩找幌蚓陀邪炎优偷角逭嫠禄蛘呓泴W院學習阿拉伯語的傳統。
寧夏阿語黌舍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兩所發展到幾十所,規模大小不一。據不完全統計,在廣東和浙江沿海發達地區從事阿語翻譯工作的寧夏籍回族人員約3000多名,在當地阿語翻譯從業者中佔最高比例。
從寧夏走出去的阿語翻譯活躍在國際貿易、商務代理、航運、海運、汽運、餐飲等各行各業,其中還有不少人從阿語翻譯起步,逐漸積累資金,成立了自己的貿易公司,來往於國際國內市場,拓荒出獨具特色的創業之路和發展空間。
寧夏固原市回族姑娘單小琴也已經學習阿拉伯語好幾年。她告訴記者,她父親已在廣州當了6年的阿語翻譯,現在她和妹妹都在學習阿語。
“阿語是很好的交流工具,我打算卒業以后也去廣州,行使父親積累的資源和自己的語言優勢從事對阿貿易。”單小琴說。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留華的阿拉伯人也看好中國阿語培訓市場。
來自埃及的艾哈邁德•賽伊德于今年3月在寧夏銀川市成立了智慧宮阿拉伯語培訓中間,既為小孩子提供阿語啟蒙培訓,也為社會人士、政府官員等提供阿語培訓及禮儀訓練,幫助他們了解如何與阿拉伯人打交道。
“培訓中間剛成立,生源還不是太好,但我相信隨著首屆中阿博覽會的舉行,這塊市場潛力無限。”他說。
文章來源:新華網